[隐藏日志]
作者:坤坤 日期:2005-09-22
没有合适的题目
作者:坤坤 日期:2005-10-31
我的漂泊 灼你心伤 你的心伤 点燃我心灰意冷的胸膛 我的暗眸 寻你不助的彷徨 你的笑靥 颠覆天下沉默的沧桑
我和网友一起写的,就是没有想到题目。
为什么只有悲伤的时候我才会写出好东西来呢?
我只适合流浪,孤独的看着斜阳。
我总是那么的孩子气,一次又一次让深爱我的人受伤,我痛恨我自己。
很夜
作者:坤坤 日期:2005-10-31
晴天,然后大雨。不要再反复,怎么经得起折腾。
这周的头两天,确切从周日开始,经历了几场浩劫,心被撕扯得粉碎,嘤然息声许是痛的最高境界。企图在路边找到《花样年华》里的大树洞,把唇靠近,絮絮叨叨吐完。可怎会有这样的美事,注定要用自己的五脏六肺去消化、吸收、排泄。掩饰是个好面具,装得若无其事,竟真的也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国泰民安。
手头上的事情一件件处理掉,一件件又冒出来,生生不息。忽然觉得第一感觉不再厌恶了,三分之一出于麻木,三分之一出于无奈,三分之一是真想明白了,值得拍拍手庆贺一下。算了,不打扰她睡。
想到一句颇A的话,当时仿佛还一本正经生了气的——生活就像~~,不能反抗,就慢慢享受。不是么,没有权力去选择别人别事用什么样猝不及防的方式来侵袭,只有带个微笑的面具,至少让镜子里看到的影象也是开开心心的。
感谢爸爸赐予的隐忍与豁达,感谢老婆的包容,感谢每天都充满未知数的生活。
Tags: 夜
哲思与感悟
作者:坤坤 日期:2005-10-27
——《废墟》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废墟》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
——《废墟》
●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西湖梦》
●在富丽的大观园里筑一个稻香村未免失之矫揉,农舍野趣只在最平易的乡村里。时装表演可以引出阵阵惊叹,但最使人舒心畅意的,莫过于街市间无数服饰的整体鲜亮。成年人能保持天真也不失可喜,但最灿灿的天真必然只在孩童们之间。
——《笔墨祭》
●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然而,有时我们还不得不告别一些美,张罗一个个酸楚的祭奠。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
——《笔墨祭》
Tags: 余秋雨
文化与艺术
作者:坤坤 日期:2005-10-27
——《笔墨祭》
●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
——《笔墨祭》
●一切军事争逐都是浮面的,而事情到了要摇撼某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时候才会真正变得严重起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一个王朝的背影》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洞庭一角》
●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杀。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迸发。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
——《洞庭一角》
●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减法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而保存了生命。
——《简单与自然》
城市与乡村
作者:坤坤 日期:2005-10-27
●当代大都市的忙人们在假日或某个其他机会偶尔来到江南小镇,会使平日的行政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可惜终究要返回,返回那种烦嚣和喧嚷。
——《江南小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清雅的镇邑间,而一座座江南小镇又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向充实。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能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
到那时,风景旅游和人物访谒会融成一体,“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的动人景象又会经常出现,整个华夏大地也就会铺展出文化坐标上的重峦叠嶂。
——《江南小镇》
城市与乡村
作者:坤坤 日期:2005-10-27
●在一般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在深刻意义上,家是一种思念。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
——《乡关何处》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在入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太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一系列麻烦。“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与显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衰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在某个小镇的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贴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够把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正在我